工作人員在調試設備。
植保無人機在田間作業。
8月9日上午,位于南寧市武鳴區城廂鎮香泉村的廣農糖業訂單蔗區一處甘蔗種植基地內,一臺植保無人機正在進行飛防作業。炙熱的陽光透過無人機噴灑的水霧,形成一道轉瞬即逝的彩虹。200多畝、植株高約2米的甘蔗仿佛一堵密不透風的墻,身在其中的記者站了十來分鐘就已經汗流浹背。
“要在如此炎熱的天氣下給幾百畝甘蔗防蟲、施肥,不靠無人機是很費力的。”正在現場指導作業的種植基地負責人韋金云說,與人工相比,無人機效率高、噴霧均勻,從源頭上減少了化肥、農藥等的用量,降低了田間維護的成本。“尤為重要的是,種植戶不用在蔗田內長期勞作,只需設置好飛行路線即可作業。”韋金云話音未落,無人機已經按照預定線路返回出發點,工作人員隨即上前熟練地加注肥料、更換電池。今年以來,廣農糖業蔗區已開展無人機飛防作業近40萬畝,新的榨季豐收在望。
解決了施肥問題,又一項難題擺在了種植戶面前:給甘蔗剝葉。農技人員告訴記者,剝葉有利于促進光合作用,提升甘蔗的產量和甜度。但蔗葉縱橫交錯、邊緣鋒利,種植戶往往要“全副武裝”方能順利剝葉,即使是熟練工一天也只能完成1—2畝蔗田。基于此,廣農糖業積極與相關農機企業合作,嘗試采用無人剝葉機作業。記者在現場看到,測試版的剝葉機安裝了類似坦克的履帶,在工程師的細心操作下爬坡上坎如履平地;機身的旋轉軸上安裝了柔韌性較強的尼龍繩,在快速旋轉中依靠離心力切割蔗葉。“我們多次試驗、改進了剝葉機,確保其在順利清理蔗葉的同時不會傷及甘蔗。”農機企業負責人張堅敏介紹。
近年來,廣農糖業聯合廣西甘蔗研究所等科研機構,著力提升甘蔗機械化、智能化種植水平。基地病蟲害發生率大幅降低,有效促進甘蔗穩產增產。2023/2024年榨季,廣農糖業(含托管企業)蔗區平均畝產提升5噸/畝以上。廣農糖業副總經理潘文新表示,公司將繼續努力,為保障國家糖業安全、促進蔗農增收致富貢獻國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