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晨,博白縣藍文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的院子里,陽光灑在一排排整齊的農機上,龐文彬正仔細檢查著一臺即將啟程的收割機。他的手機不時響起,電話那頭是農戶急切地詢問收割機何時能到。“放心,我們的‘鐵牛’已經在路上了,會按時到達開工!”龐文彬笑著回應。
這是龐文彬的日常,也是他一生為農的縮影。從一名普通的農機手到全國二十佳農機合作者理事長,他用30多年的時間,將一個小小的農機合作社發展成為現代農業的標桿,帶領鄉親們走上了機械化、智能化的農業新路。
1992年,中專畢業的龐文彬懷揣著對農業的熱愛,毅然投身農業領域。2008年,他創辦了博白縣藍文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開啟了現代農業的探索之路。合作社現有社員33名,其中技術人員12名,擁有農機具79臺套,包括大型拖拉機、谷物聯合收割機、無人飛機和烘干機等,全部裝備了農用北斗終端監測儀,實現了農業生產的智能化管理。
龐文彬的合作社不僅為農戶提供“耕、種、管、收、烘”全程機械化服務,還積極探索代育秧、代機耕機插等新模式,解決了“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的難題。2022年,合作社為農戶開展機械化作業服務面積達93.77萬畝,機收面積5.47萬畝,飛防1.8萬畝,烘干稻谷5000噸,為農民糧食穩產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榮譽加身,初心不改龐文彬的付出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2006年,他榮獲“廣西跨區作業十佳能手”稱號;2012年,合作社被評為全區30強農機合作社;2013年,被評為全國農機合作社示范社;2015年,被評為玉林市農民合作社示范社;2023年,合作社被評為廣西十佳農機應急救災保障服務組織。2024年,他榮獲全國二十佳農機合作者理事長。
這些榮譽的背后,是龐文彬對農業的執著與堅守。他說:“農業是根本,農機是未來。我一生為農,無怨無悔。”
龐文彬積極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合作社成員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提供優質服務。合作社還多次配合市、縣級政府舉辦春耕春插現場會,推廣優質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在龐文彬的帶領下,合作社不僅提高了糧食產量,增加了農民收益,還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探索了新路子。2024年,合作社建設的育秧、插秧工廠投入使用,全年育秧、插秧面積達到1萬畝,讓農民看到了現代農業的希望。
培養新農人,傳承農業夢龐文彬深知,農業的未來在于人才的培養。他的弟弟龐廣才在合作社工作,2023年榮獲廣西農機技能大賽第一名,并代表廣西參加全國大賽,獲得三等獎。龐文彬還積極組織社員參加各類技能培訓,提升他們的專業水平。
他說:“農業需要年輕人,需要新農人。我希望通過合作社的平臺,培養更多懂技術、愛農業的人才,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活力。”
一生為農,無怨無悔。從一名普通的農機手到全國示范社的理事長,龐文彬用一生的時間,詮釋了“為農服務”的初心與使命。他的故事,是現代農業發展的縮影,也是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龐文彬常說:“農業是我的根,農機是我的夢。我一生為農,無怨無悔。”這句話,不僅是他的人生信條,也是他對農業的深情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