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又到稻谷飄香季,在浙江省天臺縣泳溪鄉,3800多畝高山梯田水稻開鐮,一幅農業產業風生水起、融合發展的金色畫卷次第展開,在這片大地上奏響“金色產業”豐收曲。
多年來,泳溪鄉做足“一粒米”文章,建立“共富泳溪里”香米產業黨建聯建片區,發動13個稻米高產村黨支部、21家稻米合作社黨支部跨村“結親”,通過支部聯建、種子共享、產銷聯動、品牌共管整合稻米資源,推動香米產業由“單兵作戰”到“組團發展”,形成握拳式區域合力,推進實現共同致富。
“10年前,我們村的香米,最多賣2元一斤,現在能賣7元至8元一斤了,精品香米更是能賣到15元一斤。香米價格不斷上漲、面積逐年增多,拓寬了山區群眾的增收致富路。”天臺蒼海桑田糧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達貴說,目前泳溪鄉香米種植戶有1000多戶,僅合作社種植高山稻米面積就有300畝,預計畝產每年超過1000斤。
好酒也怕巷子深,好米還須品牌響。2011年,泳溪鄉舉辦了首屆香米節,開門炮打響后,泳溪香米告別“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尷尬境地,圍繞黨建引領香米發展、農業產業跨越發展、產業推動鄉村振興順勢推開。這真是“一米激起千重浪,眾人催開萬畝山。”泳溪香米已經成為天臺縣的“金字招牌”,遠銷青海、福建、廣西等10余個省份,拉動村集體經濟效益超50萬元。
“我手上拿的是軟糯香甜的泳溪香米,優質高山冷水的灌溉讓其擁有絕佳品質。獨特的口感、豐富的營養、品質性狀全部達到農業農村部優質米一、二級標準。”今年,依托天臺縣“黨群服務日”活動,通過“紅色村播”,明星村播員、泳溪鄉巖下蔣村黨支部書記蔣曉霞將直播間搬到黨群服務中心、梯田現場等,累計幫賣銷售額8萬余元。
要在一年四季牢牢捧住農旅“金飯碗”,只靠“一粒米”是遠遠不夠的。“春賞油菜、秋觀稻浪,已然成為我們村一年最美的兩道風景線。”陳達貴說道,每年春秋兩季,通過村播帶貨的宣傳效應,吸引了上萬名縣外游客慕名前來泳溪鄉觀光旅游,助推農家樂等聯動產業蓬勃發展。
“一粒米”帶動“一片富”。有了香米產業片區的成功經驗,按照“村域相鄰、產業互聯、功能相近、資源相融、發展互促”原則,泳溪鄉先后成立“霞客小鎮產業黨建聯建片區”“峽谷漂流產業黨建聯建片區”,投資建設大柳溪漂流、“莫奈花園”玫瑰花海等項目,連片帶動全鄉17個行政村共同發展。
據了解,泳溪鄉種好香米的同時,還推進香米、香魚、香茗“三香”品牌建設,在走好特色農產品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之路的同時,闖出一條具有泳溪辨識度和貢獻度的共同富裕新路徑,譜寫出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