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機地頭展現場,一款大蒜收獲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農村大眾報商河訊 (記者王星)機器隆隆,人聲鼎沸,5月8日,在商河縣玉皇廟鎮呂常莊村邊的大蒜種植田里,一臺臺正在作業的大蒜收獲機、播種機仿佛成了“明星”,被拿著相機、手機的人群團團圍住。機器往前移,人群追著拍,生怕漏過任何一個細節。
這塊大蒜種植田是2023年全國大蒜生產機械化發展論壇暨農機地頭展(全國大蒜生產機械化專題活動)的機械展示現場。為了讓來自全國各地的與會者充分了解當前大蒜生產的相關機械研發、生產情況,現場擺放了5臺新式大蒜收獲機、6臺不同型號的大蒜自動播種機,以及大蒜自動分瓣機、家用大蒜切桿機等新裝備與新機械。
山東省農機技術推廣站研究員陳傳強介紹,大蒜雖然經濟效益較高,但種植生產過程繁瑣,普遍以人工種植為主。近幾年,隨著用工成本的提高,產業發展遇到了瓶頸,種植戶們迫切需要經濟實用的相關裝備與機械。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王瑞華介紹,近年來,山東省著眼大蒜生產全程機械化,實施農機裝備研發創新計劃,組建了大蒜農機裝備與技術研發核心團隊,有效提升了大蒜生產機械化整體水平。
大蒜生產大縣商河縣為促進大蒜產業發展,近年來不斷加大農機新裝備及新機械的研發、引進和推廣力度,特別是在大蒜生產全程機械化方面,大力支持濟南華慶農業機械科技有限公司開展自主創新。公司負責人崇峻介紹,他們推出的大蒜播種機,一臺機器可抵60個人工。一款大蒜收獲機械,一小時能收兩三畝大蒜,而現在人工刨蒜,3個人一天也就收一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