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玉米陸續進入采收季。連日來,沿河自治縣組織多臺聯合收割機,在玉米全程機械化高產示范點集中開展規模化機收作業。田間地頭機械轟鳴,勾勒出現代農機與農業深度融合的生動畫面。
在土地坳鎮馬場壩村連片示范田里,一臺大型聯合收割機正開足馬力馳騁田間。植株扶倒、摘穗剝皮、脫粒收集、秸稈粉碎還田等環節一氣呵成,以往需要數十人連續勞作多日的收割任務,如今一臺機械僅用三四天便完成了。
種植戶文愛吉的80畝玉米全部納入機械化收割范圍,看著金黃的玉米粒源源不斷裝車運回家中,他滿臉喜悅地談起變化,高興地算起了經濟賬。
“以前靠人工收割,費時費力不說,還容易錯過最佳收獲期。現在用機械采收,3天就能完成這80畝地的收割任務,成本降低了一大半。明年我還要擴大種植規模,全部采用機械化作業!”文愛吉說。
而在板場鎮的兩個高產示范點,聯合收割機同樣高效運轉,吸引了周邊不少村民駐足觀看。大家一邊贊嘆機械作業的速度,一邊討論機械化種植帶來的省工、節本、提效等好處。
近年來,沿河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進程,通過政策傾斜、技術培訓、示范引領等舉措,持續提升主要農作物機械化綜合作業水平。今年,全縣共建立3個總計238畝的玉米全程機械化高產示范田,依托社會化服務組織,實現從耕整地、播種、植保、收獲到烘干處理的全程機械化覆蓋,讓農戶“親眼看見、親身比較、真實感受”機械化帶來的好處。
“我們通過建立全程機械化高產示范點,展示機械化作業的優勢和效果,帶動更多農戶接受和使用現代農業技術,進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單產水平。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配套設施和服務體系,推動全縣農業現代化進程。”沿河農業農村局農機應用推廣站工作人員冉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