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臨澤縣沙河鎮廣袤田疇里,一幅幅科技感十足的現代農業圖景正在上演: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勞作,取而代之的是無人駕駛的拖拉機筆耕不輟地進行深耕深松,高空中無人機精準地噴灑著生物農藥,北斗導航系統指引下的播種機將種子以最科學的間距植入土壤……這些裝配了“智慧大腦”的農機裝備,正成為沙河鎮推動農業現代化、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質生產力。
智慧賦能,農業生產提質增效
“以前種地靠經驗,現在種地看數據,這臺安裝了自動導航系統的拖拉機,作業誤差能控制在厘米級,不漏播、不重播,每畝地能省下不少種子和肥料,出苗還整齊,無人機打藥,效率是人工的幾十倍,而且更均勻,用藥量也更精準,成本降了,農產品更綠色安全。”沙河鎮種植大戶宋義站在地頭說。
沙河鎮近年來大力推廣智慧農機應用,通過政策補貼、技術培訓、示范引領等方式,鼓勵合作社和農戶購置無人駕駛收割機、植保無人機、智能灌溉系統等先進裝備。這些“鐵牛”不僅解放了勞動力,更通過精準作業,實現了節本增效、增產增收。據統計,該鎮智慧農機覆蓋區的農業生產綜合成本平均降低了15%。
數據驅動,產業振興注入新動能
智慧農機的意義遠不止于替代人力。沙河鎮積極整合資源,打造了鎮級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所有接入平臺的農機,形成了從種到收的土壤墑情、作物長勢、氣象預警、農機調度、農產品溯源等信息的“農業大腦”。“實現了從‘會種地’到‘慧種地’的轉變。”沙河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汪永文介紹,“同時,平臺還能對全鎮農機資源進行統一協調和智能調度,避免了農機閑置和需求擁堵,極大提高了農機使用效率,為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提供了有力支撐。”
智慧的觸角還延伸至產業鏈后端。通過物聯網設備農殘檢測等手段,特色農產品的生長環境等信息被記錄消費者掃碼即可溯源,提升了“沙河甄選”農產品的市場信任度和附加值,助力農產品電商蓬勃發展,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人才引領,鄉村振興煥發新活力
智慧農機的普及,也催生了一批“新農人”。80后青年張之敢畢業后選擇回鄉創業,成立了農機專業合作社,專門提供農機社會化服務。“用北斗種地,這活兒很酷,也很有前景。我們服務周邊上千畝土地,收入很可觀,也帶動了村里年輕人對農業改觀。”
沙河鎮同步開展實用技術培訓,讓老把式跟上新時代,培育既懂農業又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這些“飛手”、“數字農人”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的中堅力量,吸引了更多年輕人返鄉創業就業,為鄉村帶來了新觀念、新活力,有效破解了“誰來種地”的難題。
繪就未來,智慧農業譜寫新篇章
沙河鎮以智慧農機為切入點和突破口,正加速推動農業生產方式、經營方式的深刻變革,走出一條以農業科技現代化促進鄉村振興的堅實路徑。隆隆的機聲,奏響了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動人樂章。展望未來,沙河鎮將繼續深化智慧農業建設,讓更多科技成果扎根田間地頭,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注入更強勁、更持續的智慧動力,在希望的田野上譜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